“西瓜长势真不错!”2月27日,进入彭阳县红河镇红河村种植大户王正军的大棚,关学武看着快要成熟的西瓜,竖起大拇指。
“这茬肯定能赶上个好行市,这里头你的功劳大!”王正军呵呵笑着。
关学武是红河镇有名的能人。从固原农校毕业后,他回到友联村,在村民惊奇的眼光中,种植大棚蔬菜。在科技助力下,关学武一炮打响,累累硕果成为说服村民种植设施蔬菜最好的理由。一户、两户……友联村开始温棚成片,设施农业发展得红红火火。
2008年,关学武被村民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2010年,关学武成为全县第一个以种植蔬菜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新型职业农民。他还牵头成立了彭阳县顺民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宁夏瑞桥农产品产销联合会,发展社员205户,带动周围2042户农户发展设施农业。
科技兴农,成为关学武的一张名片。2016年,关学武成为红河镇的一名干部。“发挥你科技兴农的能力,帮红河村走上奔小康的路子。”在赴任红河村担任第一书记前,镇党委班子给他肩头压上了重担。
红河村有种植苹果的传统,可村民种植的苹果树都是高冠果树,每亩地只能种植40多棵,此外由于间距太窄,大型农机进不了果园,全靠人工操作。2017年,关学武通过引进静宁县一家企业,将红河村的苹果树由高冠改为低矮密植,一亩地能容纳140多棵果树且果子品质高,果树行距4米,大型农机进入也不成问题。不仅如此,新品种的果树还实现了“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进入盛果期”。
村民王文学把自家的12亩土地流转给关学武的企业,又在企业打工,每天收入100元左右。
发展经果林的同时,关学武也没“忘本”。2017年,村党支部成立合作社,争取国家项目,建设新型温棚。同时,请来宁夏农科院专家全程进行技术指导。愿意自己干的,可以承包温棚;不愿意的,可以在园区打工。村民王正军瞅准这个机会,承包了20栋温棚,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
如今,红河村形成了以苹果、红梅杏、辣椒等绿色无公害瓜果蔬菜为主的富民产业,到处一片姹紫嫣红。
“这就是科技带给我们的好光景!”关学武笑着说。(秦一舟)